你多久沒看過一本書了?你有多少本翻開了幾頁就沒再堅持讀下去的流浪書?你還能看完一本書嗎?
是的,閱讀需要動力和承諾。
我們在七零八落的時間塊裡工作和生活,當你有一段完整的時間時,一心想的只有休息,也就是滑手機。我們主動地將這段時間破碎化,最後讓自己陷入一時的懊惱 —— 為什麼又把時間浪費了,還讓自己的大腦更加疲憊了。
閱讀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進程裡,被悄悄落下了。
人們開始覺得閱讀獲得信息的速度較慢,用時較長,即便是情節性小說,大家也更願意去看那些「三分鐘解讀一本書」的影片。
可是情節從來不是一本書的最終目的,讀者透過作者構造的所有細節去感受角色在事件發展過程中的心路變化才是真正的得著。
我們會不自覺地感受角色的情緒變化,去將自己代入到角色的處境,然後獲得一些非現實的生活經驗。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心境。
上面,只是其中一個我希望大家重拾閱讀的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是,很多資訊我們無法系統地從其他生活場景中獲得。
有些很重要的人生課題,學校和家庭好像忘記教給我們了。怎樣和同學、同事相處?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有時候會莫名憤怒?社會運作的根本邏輯是什麼?
有些身分,社會很吝嗇地給我們試錯機會。怎麼做一個小孩?怎麼才能成為被珍惜的朋友?我們這一代有希望成為合格的父母嗎?為什麼大家總是說員工辭掉的不是工作,而是上司?
即便是自己的人生,我們好像也沒辦法全權把握。
閱讀給了我們一些自我探索的機會,有些書籍用最淺白的文字和真實的他人經驗試圖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比如,
What They Forgot To Teach You At School, Emotional Lessons 告訴了我們情緒表達的技巧和自我認識的思考模式。除了知識,學校好像忘了教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
How to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試圖拯救那些被困在童年灰暗回憶裡的大小孩,我們其實可以嘗試透一些光進來,去原諒才能去愛;
The Good Enough Parent, Essential Guide to Parenting 分享許多有效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在「生仔要考牌」的年代提供一些指引;
The Career Workbook, Career Discovery Guide 更是為無數身心被困在職場找不到方向的打工人提供一種探索的路徑,探究自己到底適合哪類工作,或者說怎樣才能在你的工作中,一定程度地找回自己。
是的,以上都是英文書,但讀起來毫無負擔,不僅是他們直白的用字,更是你想要探索自己的慾望驅使。
閱讀辛苦嗎?辛苦。沒有知識會平白無故、毫不費力地走進你大腦。
但閱讀值得嗎?值得。因為我們的人生值得。